成立於2002年,歐萊德品牌的產生,源自於創辦人葛望平董事長本身就有極敏感體質,為讓身體不被種種過敏症狀所苦,也有感於最愛的親人相繼因腎臟病與癌症過世,所以這使他立志要改變化學成分充斥的環境,讓人們生活能遠離毒物的危害威脅,有更健康自然的髮粧產品可供消費者選擇。
秉持著「自然、純淨、環保」為品牌經營理念,並肩負起友善對待地球的使命,以「It’s O’right」作為願景,代表歐萊德堅持做正確(All right)的事情,一顆大大的「O」則象徵這個美麗的地球,用行動表達對地球的關懷,希望為人們居住的環境播下綠色種子,也給予下一代更加健康、美好的優質生活環境。
從裡到外貫徹「綠」精神
歐萊德以生產對人體以及環境都是天然、安全、無害的綠色產品為目標,從生產線開始,即使成本是高出其他一般髮粧產品的20倍,仍堅持製程完全符合環保要求,原料採用歐盟及美國有機認證的成分,不添加環境荷爾蒙、塑化劑、甲醛等常見有害物質,並以臺灣在地植物天然萃取成分,不僅提供消費者健康又美麗的純天然感受,同時也保護環境生態免於遭受汙染,大幅降低碳排放量。
在包裝設計方面,每項商品一律使用百分百生物分解的材質。例如:名為「相思樹」洗髮精,各式尺寸白色瓶子造型,瓶身材質由廢棄蔬果與植物萃取澱粉製作而成,這些瓶子埋進泥土裡不但1年內會自然分解成堆肥,滋養大地,更會長出相思樹,是獨步全球的創新設計,原因在於每個瓶底都鑲上一顆相思樹種子,這是臺灣主要造林且吸碳量最高的原生樹種。外包裝也是用無毒的大豆環保油墨印刷,甚至是盒內的說明書,只要澆水,一星期後就會長出植物。其他像是玻璃包裝,亦使用回收玻璃。包裝箱內絕對不用保麗龍,而是採取成本較高的氣柱。此外,購物時使用的提袋,也是用掩埋3個月後會自行分解的原料製成。
鼓勵員工參與 落實社會企業責任
從生產、研發、設計到行銷通路,歐萊德全程充分展現出「綠色主義」精神,結合完整的上下游綠色供應鏈體系,所有產品皆通過「國際碳足跡認證標籤」與「碳中和」認證。同時憑藉著產品獨創性且兼顧環保,在國內激烈的美髮產品市場競爭下,建立起品牌價值優勢,獲取國內外無數獎項榮耀,例如:百分百回收咖啡渣製成的Recoffee瓶中樹系列產品,不僅獲得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金牌獎、特別獎的肯定,更以獨特的綠色創意設計,拿下德國紅點設計大獎包裝設計與CSR社會企業責任獎項。
歐萊德研發策略一直堅定地朝著環保永續的核心價值以及綠色創新技術進行發展,並逐年加大自主研究具有臺灣特色的農產品在化粧品產業應用的潛力,掌握上游關鍵原料的生產技術及應用特性,減少對外國原料商之依賴,創造出具有臺灣元素的化粧保養品,讓臺灣品牌能走入世界市場,增加臺灣能見度及品牌競爭力,讓MIT綠色O’right產品行銷海內外,爭取龐大的全球市場。
除了自家產品落實環保概念,從歐萊德的綠建築總部,即可看出綠色影響力無所不在,企業內部辦公室設計符合綠建築標準,一年中有高達300多天不需要開冷氣,公司所有餐點都是員工自行清洗烹煮,大家不分職位高低,都是捲起袖子實際動手做,希望藉由這樣的方式,讓綠化觀念深植每位員工的心中,如此才能產出有益於消費者健康、友善環境的產品與服務。
此外,公司連續4年與荒野保護協會合辦「Earth Hour地球一小時」活動,每年帶動全國4,000餘家的美髮沙龍與近1萬名設計師共同響應,並舉辦「國際淨灘日」及保育造林行動,以身體力行實踐綠色環保的企業社會責任。
粧點計畫 布局海外最大推手
臺灣的化粧品業者大多數都是中小企業,本身資金有限,再加上政府的法規限制,使得臺灣業者在全球市場中競爭力強度較低。而透過經濟部工業局所推出之粧點計畫,不論是人才培訓、軟硬體建置、產品開發、出口輔導及市場布局等各分項計畫,對歐萊德而言,都有立即性及實質性的幫助,例如:「出口輔導」,完成中國非特殊用途化粧品行政許可申報,共計62個品項;完成出口歐盟市場之化粧品產品資訊檔PIF,共70個品項。留住了近千萬新臺幣的訂單;也解決了因小三通卡關造成的出貨問題,讓歐萊德在大陸的營運更為順暢。
另一項「枸杞根萃取物做為化粧品原料之安全性與功能性驗證及INCINAME國際登錄」為歐萊德研究具有臺灣特色的農產品,其在化粧品產業應用的潛力,掌握上游關鍵原料的生產技術及應用特性踏出第一步,以及「化粧品微生物檢測實驗室TAF認證輔導」P2微生物檢測實驗室,取得TAF認證資格之後,對歐萊德在化粧品最低防腐劑添加量,與無防腐劑型開發,有重要助益,大幅提升國際上對其產品之公信力與市場競爭力。
莫忘初衷 綠色是唯一經營之路
葛望平董事長曾強調:「綠化一點都不困難,重要的是不忘初衷那份永續經營的理念。」創業之初,公司面臨破產困境時,有許多髮廊設計師為支持他的綠色永續之訴求,發起串聯行動,最終得到眾人熱烈回應,讓公司得以繼續經營下去。
回想起這段創業心路歷程,即使遭遇挫敗,但他始終相信追求綠色環保之理念,是歐萊德必須要走的方向,並希望透過這個品牌,引起更多人的共鳴,將這股綠色力量感染至全世界,共同為這唯一的地球盡一份心力。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7年4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